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生物防治成效显 小虫守护大农田-世界球精选

2022-11-28 18:54:12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以虫治虫是一种取之自然的农业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以虫治虫的研发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一项发端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大成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的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引起全球生物防治行业的关注。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究竟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该项技术研发、来自玉溪市烟草专卖局技术中心的昆虫学博士杨海林。

顶流“蚜防组”

杨海林2012年加入烟蚜茧蜂防治研究团队,他集成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体系,与省、市(州)两级烟草部门技术团队一道,在烟蚜茧蜂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释放技术、冬季保种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杨海林回顾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历程。早在1997年,玉溪烟草技术中心植保团队带头人杨硕媛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人为干预应用蚜茧蜂防治蚜虫。

2005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立项并成立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2009年,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开始在云南烟区大面积推广;2012年,这项技术全面覆盖了云南主要烟区。2014年开始在全国烟区推广,到2018年实现全国烟区全覆盖。2019年,蚜茧蜂防蚜技术在大农业应用的面积首次超过了烟草。当年,第三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召开的区域病虫害治理会议上,这项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面向全球推介的重点技术。

2022年5月,“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以国际领先水平,顺利通过以朱有勇、宋宝安、张克勤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评。

这项科研成果领跑全球,云南省烟草系统的研究团队为之奋斗了20多年。这个团队成员大都是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才俊,其中有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研究员佘砚碧、蔺忠龙等;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研究员杨硕媛、杨海林、张立猛、谷星慧等;红河州局(公司)的高级农艺师刘春明,大理州局(公司)的高级农艺师孙军伟等,他们组成了一个堪称世界顶流的“蚜防组”。

“拔蚜小能手”

蚜虫繁殖极快,一年可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对蔬菜、水果、烟草等作物常常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经济损失率最高可达40%。杨海林介绍,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其实和虫草原理相似,虫草是真菌寄生在虫体内,而蚜茧蜂专性寄生蚜虫,雌蜂和雄蜂交配后,雌蜂会准确找到蚜虫并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卵在蚜虫体内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蜂,蚜虫则随之僵化并死亡。

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流程首先要繁育蚜虫、蚜茧蜂,再把蜂接入蚜虫产生僵蚜;田间防治就是在相应的时机投放所采集的僵蚜,蜂羽化后寻找蚜虫产卵寄生。从繁蚜、繁蜂到量产僵蚜、采集、储运,每一个环节都是难关。

研究团队摸清了危害相关作物最广泛的蚜虫种类主要是桃蚜和萝卜蚜。他们筛选了包括烤烟、蔬菜、禾本科作物等100多种植物来尝试繁育蚜虫。

蚜茧蜂的繁育则是研究团队掌握其生物性状的基础上,攻克了保种复壮的难题,研发了幼苗繁蜂和成株繁蜂两种高密度繁蜂的方法,然后又解决了僵蚜采集、储运等问题。

经过20多年艰苦努力,杨海林所在的“蚜防组”科学家团队创建了“均质繁蜂—无损收集—高效分选—自动计数—精准分装—储运释放”一体化僵蚜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建成了全球领先的蚜茧蜂僵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

目前,由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导建成的蚜茧蜂繁育基地,拥有50个漂浮育苗大棚、2套蚜茧蜂僵蚜自动收集生产线、30余人的技术团队,集科研试验、规模化繁育及相关培训为一体,每年都有大量的蚜茧蜂僵蚜从这里运住全国各地,小小蚜茧蜂如今成了规模庞大的以蜂治蚜“雇佣军团”。

护航大农业

作为引领农业领域生物防治技术的典型代表,蚜茧蜂防治技术的影响早已不限于烟草,而是惠及到了整个农业。2014年起,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从云南推广到全国,从单一作物应用到多种作物,并实现了周年繁蜂全年放蜂,累计应用2.1亿亩,在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粮食、水果等非烟作物上累计应用9000多万亩,100万户以上的农户从中受益。

杨海林表示,长期应用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农业区田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蚜茧蜂种群,一些害虫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丽蚜小蜂等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尤其是瓢虫、丽蚜小蜂等种群数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烟粮协同、烟经融合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蚜茧蜂防蚜治蚜的应用使粮、油、烟、豆轮作区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了防治成本,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蚜茧蜂生物综合防治效果高达80%以上,减少防治蚜虫农药使用量50%以上,累计减少防治蚜虫化学农药5000多吨,累计节约防治成本60.89亿元。

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相比,蚜茧蜂生物防治到底有多省钱?

杨海林说,蚜茧蜂防治一亩地一次放蜂只需要4~5元的成本,而一个生产周期只需要投放1~2次,每亩地一个周期只需要10元左右。节约成本不仅在于购买僵蚜很便宜,主要是省了人工。

来自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龚杨村宏顺源育苗专业合作社的张建雄说,他们2018年开始应用蚜茧蜂防治,以前使用化学农药每亩地仅购买农药就需要50~100元,加上人工就更贵了。现在放蜂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上千亩,摊下来一亩地人工就一两角钱。

​人工喷洒化学农药每人每天大约能完成5亩地,照每人每天人工费100元算,每亩地每次人工成本为20元。综合对比,化学农药防治每亩地一个周期的成本约为70~140元,而蚜茧蜂防治只需要8~10元。

小虫治生态

生物防控、绿色植保是如今全球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向。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加入了人为干预,它对环境的影响如何?蚜虫被消灭了,蚜茧蜂种群会不会泛滥?会不会危害其他生物,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呢?

多年推广应用发现,蚜茧蜂生物防治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不会破坏环境,其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水体无害,无残留、可持续,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杨海林表示,化学农药防治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某些时候使作物叶片增厚,影响农作物的内在品质。此外,害虫对氨基钾酸酯类、砒虫啉类的抗药性越来越提高,这些农药施用后如果没有杀死蚜虫,就会像兴奋剂一样强烈刺激它的神经,导致产卵量暴增。根据田间监测,蚜虫和北方的棉铃虫出现了类似的现象,都在施用化学农药之后三两天之内数量减少,但过了七八天数量又会暴增,有的甚至增加几百倍。在水稻上农药防治害虫反弹已经上升了上千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万倍;在烟草上,化防害虫抗药性至少增强200多倍。因此,化学农药防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警惕。

采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持效性比较长。放蜂后,蚜茧蜂会在田间自然定殖,种群会不断加大,可以长期持续稳定的把蚜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蚜茧蜂生命周期仅有七八天,当蚜虫数量下降到临界点,蚜茧蜂找不到食物,它们很快就会死掉,同样,没有了蚜虫这个专性寄主,蚜茧蜂就不会再繁殖或者繁殖率很低,因此不会出现种群暴增打破生态平衡的问题。应用者只要根据预测预报指数人工适度干预,就能维护农业生态安全。

烟草系统将蚜茧蜂防治蚜虫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成功推向大农业市场,带来行业转型升级的新经济增长点,也带动了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采访得知,由于目前全球尚没有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对蚜茧蜂防害控害作用进行准确的评估,杨海林和他所在的团队又有了新的任务,他们将致力于这项技术定性定量、标准化评估体系的构建。(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普蓉 李潇潇)

标签: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