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原创 >

每日速递:中西方园林中草地景观差异分析

2023-05-06 18:25:51 来源:文秘帮

摘要:中西方因不同的历史发展、地理因素、哲学体系与功能区分,形成了不同的园林造园手法,而在双方园林中的草地景观亦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从历史变迁造成的功能变化、地理区位导致的环境影响及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差异出发,论述中西方园林草地景观的区别。

当前学者们将世界园林主要划分为东方自然园林与西方几何园林两大类,分别以崇尚“自然”与“天工”的中国古典园林和推崇“几何”与“秩序”的英法园林为代表。二者间草地景观设计的差异性,应从历史、地理、哲学角度进行分析。

1从中西方园林历史发展看草地景观功能的变化


(相关资料图)

1.1中国园林的历史变迁与草地景观功能的变化

中国园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2条主线。

1.1.1中国皇家园林。早在《易经》中的“寻乐山林”里就有对园林粗浅的定义,而最早游乐园林的记录出自《楚辞》,大致描绘了萨满通过巫蛊之术于园林中治愈身体抱恙的国王。至战国末期,秦统一中原,后汉行秦制,文化与经济中心北移,以上林苑为代表的皇家猎苑园林开始出现,即“囿”。在这些皇家园囿中,又以国土之地势营造整体框架,并以苑内山河湖泊象征疆域内名山大川。这期间的草地景观,一般是模拟草原牧场的形式,以驯养或狩猎等作为实际功能的同时,用以象征版图内的草原地貌,虽因地处郊外而面积广阔,却没有成套的草地景观体系,且植物种类相对单一。直到魏晋时期,虽因将建园的选址移动至城郊或城内,导致园林面积相对减少,但出现了明确的草坪栽植记载,直至梁元帝时期开始将草坪作为观赏主体栽植。到了唐、北宋时期,传统园林开始由自然山水园转向写意山水园,山石花草在帝王贵胄中蔚然成风,以至于北宋徽宗年间,苏杭两地成立了专门的应奉局专管岁供的花石纲,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耗时6年修成的艮岳。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草地景观变迁的重要时期,皇家园林与猎苑分离开来,赏美倾向于花大叶美的植物并成片种植。但草坪景观在种植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其实用功能反而逐渐成为花石的陪衬,而象征功能却得到发展。至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精美程度达到顶峰,其中,以清代颐和园、圆明园为代表,在宏大的占地面积内,将各地的自然风景与著名园林糅合在一起,并配以最高的等级规格与制作工艺,风格多样且气势磅礴。这一时期植物引入种植达到高潮,丰富的植物品种使得彰显帝王气魄的皇家园林中,单一的大面积草地景观被边缘化,虽有专人照料修饰,但已完全用以衬托花木与山石。

1.1.2中国私家园林。相较于皇家园林的华丽堆砌与彰显阶级,私家园林体现出一种文人质朴的隐居避世情节。虽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中,可推导出早在汉代便有不少文人氏族拥有自己的私园,但其正式起源还是在晋代权利与经济中心南渡之后,并由此启发了山水审美,同时,受当时佛教文化的影响,私园与寺院中的禅意草坪景观也出现萌芽。隋唐时期,完善的科举制度激励文人入世,积累的地位与财力使得文人能将自己的赏美意趣融入园林创作中,极大促进了私家园林与公共园林的发展。到了晚唐时期,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颓败,赏美也逐渐青睐淡雅与意境,尤其是寺院中以象征山川湖海意境的中小型草坪景观得到进一步发展。时至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工艺的进步,造园手法也愈加浓缩凝练,追求清雅空灵,其中,以网师园为代表。此间禅宗也完成了本土化过程,公共园林中对草坪景观的应用独树一帜,并再度东渡至日本。其后虽经过蒙元文化的短暂冲击,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私园达到极盛,文人们将自我的追求与理念完全融入具体的园林营造中,如拙政园、留园等。但受区域与等级限制,鲜有大面积的草地景观出现,多是以象征或陪衬形式存在。

1.2西方园林的历史变迁与草地景观功能的变化

西方园林发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庭院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廊柱庭院,经由西班牙的伊斯兰庭院与意大利的台地园,继而发展到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几何园林及英国中式园林。

1.2.1法国几何园林。法国园林萌芽于罗马高卢时期,是对古罗马式园林的继承,其以水井为中心,以攀援植物依附的格栅小径为分割,一侧种植果树与蔬菜,另一侧饲养鱼类。其中的草地景观,一则种植草药,一则修剪成各式各样的几何与动物图案,以供欣赏。同时,具有划分领土与标记耕作范围的作用。直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逐渐融入城市文化与生活,类似于同时代的中国,文人与画家加入到园林营造中,他们将园林的轴线与主体建筑的轴线相重叠,采用对称式的布局,以营造一种几何性的秩序之美。其中,草地景观用花卉镶嵌边缘,成为刺绣花坛,形成各种沿中轴对称的几何图形,供人休憩与欣赏。17世纪时,为歌颂高度集中的皇权,强调庄严的古典主义园林样式,成为首屈一指的欧洲造园技法,其中的草地景观布置大体与文艺复兴时期相同。时至18世纪,崇尚顺应自然的洛可可园林与英国中式园林短暂冲击了法国园林的造园形式。但一个世纪后,追求轴线对称与秩序性的新古典主义园林,又成为法国造园技法的主流。其中,草地景观也起着扩充城市绿地、连接远景并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同时,与光影结合起到美化园林与城市的作用。

1.2.2英国中式园林。英国在17世纪前基本没有自己本国特色的园林风格,其大多师法于意大利、法国与中国等国家。直至18世纪,在威廉·肯特的领导下,促成了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发展的新格局,其吸收中国园林特点,并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英国中式园林。同园林整体特色一样,其中的草地景观也追求自然的边界感,故而轮廓大多为自然曲线。与此同时,大量引入园林植物与花卉,其功能在保留一定休憩作用的同时,也更近似于中国园林中草地景观的象征与衬托作用。

2中西方园林地理区位对草地景观的影响

2.1中国南北方园林的地理区位与对草地景观的影响

中国地处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国土大多处于中纬度地区,西北多山、东南临海,总体西高东低。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尊崇“山水发于西北而终于东南”的主体框架。与此同时,国土幅员辽阔,南北地区自然资源与气候差异也相对较大。我国南方草地可分为云贵高原、华东、华南三大片区,而南方园林大多分布于华东和华南片区。属季风季候,兼具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4~28℃,年均降水量1200~2500mm,干燥度<1且水网密布。此种气候条件适宜草地生长,景观后期维护便捷,但受规格等级与占地面积制约,南方私家园林中,很少有大面积的开放性草地景观,反而具有公共特性的寺院景观中,多以中小型草地景观起到象征与隐喻的作用。北方草场可分为关内地区与关外地区,受历史原因影响,皇家园林多分布于关内地区,其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且大部分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土壤相对贫瘠,冬夏温差较大,草本与地被植物养护成本较高。因此,北方园林虽占地面积较广,同样极少运用大面积草地景观作为装饰。

2.2西方英法园林的地理区位与对草地景观的影响

西方园林的代表为英法两国,其中,英国位于欧洲西部,为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境内地形多样,但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内大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温差变化较小。整体环境适宜草本植物生长,便于养护,且长期受欧洲造园技艺影响,热衷基于当地自然地形营造大面积草地景观。法国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西、南、西北三面环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且国内有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等多种气候,因气候的多样性,同季节、不同地区温差较大,但气温总体舒爽怡人。土地整体相对平整,适宜营造大面积草地景观,同时,传承于早期造园风格,园林内有大面积的草地景观与各式花坛。

3中西方哲学体系的差异对园林中草地景观的影响

3.1中国哲学体系对园林中草地景观的影响

受历史变迁与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园林主要受到“佛”“道”两家影响,即崇尚韵味、意境与自然之美。其中,“佛”认为要观察自然到感悟自然再到超越自然,实质是一种由外自内再向外反馈的过程,追求将有限的园林空间塑造成无穷尽的自然世界,并在其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超脱。同时,“道”家认为要“师法自然,因任自然”,也就是认为自然并非为人类所操控,其有自我的运行法则,且高于人类社会,人类应当以自然为老师,做到顺应自然,并最终达到精神上至高追求———“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中的万物与自然的运行规律相融合。受二者思想的影响,我国历代造园师们常以山石或植物来隔绝园林周围农田、城市等环境,将内部刻意营造为内向型自然园林,在给使用者增添遐想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因而较少有如同西方园林般的大面积草坪或各式花坛,部分中型或小型草坪景观或为了衬托珍稀植物,或形成开阔的视野,将远处的自然风景引入到园林中,形成“借景”,或在某一区域与山石掩映“虚实”,形成象征作用。由此草地也成为园林作物中的一种,使得自古以来我国园林使用者极少在园林内的草坪上进行嬉戏与休憩(见图1)。

3.2西方哲学体系对园林中草地景观的影响

与中国园林注重造园师个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表达不同,西方园林大多崇尚“几何”美与“秩序”美,二者间的差异如同“感性”相较于“理性”。自古希腊时代起,西方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分离开来,认为二者都有独立的运行方式,同时,西方多为海洋文明与畜牧文明,“征服”是其各个时期的主题,崇尚人类的作用。继而西方人认为,未经过人类修饰过的自然是不完美的,所以,西方园林注重对称、秩序与理性思考。在这种哲学体系下,西方造园师们多建造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型园林,并以整齐且精心修剪过的大面积几何草坪与植物及各类对称的花坛,体现“修饰”自然与“美化”自然,达到追求完美的哲学主张,同时,以草地景观为边界,划清与原生自然的关系。因而西方园林使用者享受在草坪上停留与休闲的时光,认为这是一种融入人工“修缮”过的自然与“征服”自然的方式(见图1)。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园林中的草地景观在文明最初期作用几近相同,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哲学体系历史发展的差异,对园林中草地景观的功能与使用者的对待态度,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东、西方园林逐渐交融,在西方,仿中式的禅意庭院与国内园林中大面积草地景观的应用也已然司空见惯,这也正是当代景观设计师深刻分析中西方造园手法并去芜存菁的体现。

作者:朱志浩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标签: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